生活在农村,垃圾无处放,脏水无处倒,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清洁的难题。辽中区杨士岗镇腰金村村民曹瑞秀已经坚持十余年垃圾分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破解了这个难题。
今年78岁的曹瑞秀,年轻时在生产队做过大队会计和大队长。老人在十多年前就产生了垃圾分类的想法,于是他在房后靠近厕所的地方,挖了1个长3米、宽1.5米、深1.5米的生活垃圾储存池,将餐厨垃圾、土豆秧、黄瓜秧、草木灰、人粪尿、脏水等倒进垃圾储存池中进行沤制发酵,腐熟后每年春天起一次,作为肥料上到园田地里,既节省了化肥,又绿色环保。
曹瑞秀把做燃料用的玉米秸秆、豆秸、花生秆等晒干后,用来烧火做饭,同时将回收的废纸、纸箱、饮料瓶、塑料袋、经编袋、废钢铁等分门别类地存放起来,攒到一定的时候卖掉。那些农药瓶、废电池等有害垃圾,被老人收集起来统一交到村里。而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碎砖头、碎瓦片等建筑垃圾则被他挖坑深埋。
8月26日,记者来到曹瑞秀家,老人正在进行垃圾分类,他一边分类一边说:“垃圾分类我做了十多年了,当时没这个说法,我只知道分类,这样做益处太多了。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垃圾分类,既保护了环境,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又节约了资金,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提到曹瑞秀,很多村民都竖大拇指。一位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十多年来,我就从没见过曹瑞秀往院外倾倒过垃圾、泼过脏水,屋内、房前屋后和大门外始终保持得干干净净。”曹瑞秀的这种做法得到了村委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