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江南 莲叶亦田田

2019-08-21 10:06  来源: 陕西日报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二首 王昌龄(唐)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两首诗,向人们展现了女子在荷塘中采莲的唯美画面。

当下,正值夏晚秋初,艳阳高照,恰是赏荷的好时节。

8月11日,记者在商於古道文化旅游区遇到了专程从甘肃来棣花古镇游玩的赵奶奶一家。“之所以选择来棣花古镇,一方面是想要实地了解一下贾平凹小说中的棣花古镇、清风老街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是想看看传说中棣花古镇上的千亩荷塘。”赵奶奶说,“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曾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千古名句,让我们领略了无边无际的莲叶仿佛与天宇相接,一‘碧’一‘红’更是突出了莲叶与荷花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强烈冲击,爱莲之情让人油然而生。”原来,赵奶奶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退休后在孩子们的陪伴下,遍访名山大川,找寻诗词中的经典文化。

游客游园赏荷,便如同王昌龄笔下的采莲少女一般,也融入了荷塘之中。尤其是王昌龄诗中的“裁”字,用得极其巧妙,就和贺知章《咏柳》诗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表现手法类似,让人感到荷叶似乎也是一双巧手制成的。诗中的“乱入池中看不见”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末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采莲少女被荷田遮蔽,难以让观望者发现之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自古以来,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荷花也被人赋予了许多寓意。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塑造出了一种高洁的形象,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逸超群的品质。唐代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则是借荷花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晚餐过后,漫步在荷塘边,便会使人想起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让人由不得就会在池塘中,找寻文章里的‘舞女裙’‘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不同姿态的荷花。清风徐徐,荷叶在水面上微微颤动,带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8月12日的傍晚,记者在西安莲湖公园的莲花池旁,遇到了摄影爱好者姚先生。他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拍摄荷花。他说:“月下的荷花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如树木般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层次感。流水之上的荷花随风摇曳,在淡淡的月光之下,就像‘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月光与荷花交织在一起,美得不可方物。在荷塘边看到如此之景,便体会到了当年朱自清月下赏荷的感受。”

说到西安莲湖公园,这其中便有了故事。据记载,莲湖公园始建在唐代长安城的承天门遗址上。明代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凭着这里的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广种莲花,故名“莲花池”。莲花池主要从龙首、通济渠引水。明代末期,渠被堵塞,池水也随之干涸。清代陕西巡抚贾汉于乾隆六年将通济渠疏浚,莲花池重焕生机,并将之改名为“放生池”。1916年,莲花池畔的元庆寺、大莲花寺等被拆除,修建为公园,取名“莲湖公园”,这也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现在,莲湖公园已是西安市民的休闲之地,不少游人也会来到这里游园。家长带着孩子在莲花池边嬉戏玩耍,青年们对着荷花拍照,老人则在树下唠着家常……这构成了一幅宁静惬意的都市生活画卷。“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当人们踱步莲花池边,闻着花香,顿觉暑气消退了许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